查看原文
其他

考研or进大厂?留在海外or回国?这4个毕业一年后的真诚故事给你启示

Design360° Design360 2022-08-08


迈入7月,毕业展进入尾声,各位毕业生都开始为之后的发展道路努力前进。是去大厂面试、加入设计工作室,还是考研?刚毕业的你是否在为学生时期后的第一个抉择苦恼?


Graduate360°年度毕设奖2021征集中

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Design360°采访了4位获得2020年Award360°年度毕设奖的设计师。他们毕业后分别在海外、国内有着不同的工作经历,有人经历了疫情期间工作机会“蒸发”,有人不认同互联网公司的价值观选择辞职,也有人放弃考研后去一线城市发展。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2020年度毕业设计获奖作品


每位毕业生的路径都不尽相同,但相信他们的心路历程与经历总会有让你产生共鸣或找到参考的地方。一起来看看毕业1年后的他们,都有哪些诚挚的故事与心得与大家分享。



※本篇采访按个人姓氏拼音排序※


“当焦虑和失落缠绕你时,或许只有坚持才是当下的最优解。”




Award360°2020年度毕业设计获奖者

现于上海的七月合作社内担任平面设计师



✨毕业设计

在新冠疫情中一波三折,

改题后最大程度苛求自己完成挑战



我的毕设其实在去年三月中时由于美国新冠疫情的爆发受到了巨大的波折,一度中断,在最后一个多月时,果断在一部分之前原有的基础上换题,然后隔离在家狂肝最后完成,可以说是一波三折吧。但是这是一段很有收获的经历,在学校和社区设施停摆的环境压力和极短的时间压力下,扛着了自己,而且最大程度的苛求质量地去完成自己的毕设


这件作品是基于交流噪音理论中的研究,并结合当时所在的社区情况来进行设计。以三种不同的形式(传统纸质媒体——报纸,现代网络媒体——基于网页的虚拟环境,物理媒体——交互装置)结合呈现。三种形式中都运用了绝大部分相同的视觉元素和基因,但通过不同的表现方式和角度,来模拟自我、本我和超我的结构下,心理噪音所催化出的产品在不同媒体中的具象表现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以我所在社区为映射,从而对整体美国因疫情所引发的乱象进行批判和归纳



陈嘉豪毕设作品



除此之外就是在毕设选题上的感受吧,关键是心理噪音,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选题,几乎没有相关的设计理论和资料,更别说作品了,几乎是开垦了一套理论的推导和研究,然后去通过心理噪音的外在表现和传播学以及多种媒体的承载才完成了这项毕设,算是各个方面都在挑战自己吧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陈嘉豪毕设作品




>>

在美国经历公司面临倒闭,感受疫情下海外不一样的行业气氛




毕业后我开始在美国实习,由于疫情原因公司面临倒闭,所以后来又回国工作。其实在美国实习时,感觉像是坐过山车吧,在极端的社会环境下,工作时有时无,大家都在为生计和未来发愁,老板也是很努力在维持公司的正常运作也尽可能地保证员工的待遇,但还是挡不住可怕的损失。



陈嘉豪在美国



我在纽约的一家音乐传媒公司实习,主要是季度音乐杂志的设计和公司品牌形象的提升,由于是远程办公,所以对于实际的氛围感受很少,但是感受到和国内最大的不一样是对于设计目的的明确和对质量的要求远高于数量,很少会碰到在还没怎么弄明白就要开始做设计的情况,几乎每一次都是很明确地在传达工作内容和要求,对于大胆的设计的接受度也很高


其实很多差异的最大来源还是行业的成熟度不同,优秀的组织力会带来优秀的执行力,还有就是一些文化差异下的职场环境吧,这是大家都懂的。




>>

回国后加入互联网公司无法认同价值观,为信仰辞职留住一份坚持



回国后我第一份工作在杭州的互联网企业做视觉设计师,但是在工作三个月后我实在无法认同大厂宣传的那些价值观和他们的设计思维,我甚至不认为他们所做的设计能称之为设计。当然可能是因为职能的不同而造就了价值观的不同,我在互联网公司设计毕竟还是非核心职位,务虚多于务实。其实只要想想所谓的原创性大概就能知道了为什么说他们的设计“不能称为设计”,对我来说我实在接受不了成为一个“裁缝”或者“产品经理式设计师”,我还是愿意为了自己信仰的艺术和设计努力保持住一份脆弱的优雅。



陈嘉豪近期作品



果断辞职加入了一家品牌设计工作室,七月合作社,走上成为品牌设计师的道路。刚开始没多久还在适应吧,大家手速都比我快,然后自己的毛病也会在工作中暴露出来,都要去解决。大家还是很帮助我,很耐心地帮我去处理工作上的问题,希望自己能早点拿下一个自己方案主推的品牌。其实选择走向品牌设计师的心路历程很简单就是我还年轻,我要努力,我要做我没做过的工作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陈嘉豪近期作品






毕业后的心得与建议


#

关于设计与实践——?

About Design?


我的理想状态是能够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能将那些奇怪的想法尽快地变成合理的有用设计,而不是只是胡思乱想。多学多看,保持乐观


目前的经历和道路是符合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计划其实没有一个是顺利的,无论是疫情还是国内行业内的各种内卷和更深蒂固的弊病,很多事情都会改变,只有自己经历过,才能明白自己到底要做什么


走上社会第一年可能没什么顺心事,包括得奖,当焦虑和失落缠绕你时或许只有坚持才是当下的最优解。





“学业和专业上别把自己逼太死。有时候不用想太多,洒脱点,不用太按部就班。”




Award360°2020年度毕业设计获奖者

现就职于美国沙拉连锁创新型公司Sweetgreen



✨毕业设计

从东亚文字到拉丁文字设计,展开跨语言字形研究



毕设的想法最初是在19年毕设前的暑假期间定的。当时想要做一个能够体现平面设计特色的作品,所以觉得字形设计(typography)是一个最佳的出发点。在回顾自己研究生期间的经历时,我意识到跨语言类的字形设计和平面设计的需求越来越多。 这种需求更多地出现在学生和设计师个体身上,但无奈的是行业内并没有一个很系统和完整的信息提供给大家。最终选定中日韩字形设计与拉丁字形设计为主题做毕设。


这件作品希望通过个人的调研、整理收集、 归纳、设计,最终完成一套基础性的东亚文字设计与拉丁文字设计的使用指南。整件作品运用海报、指南书、字形设计指南尺、网页制作、概念性包装设计来完整呈现毕设里的字形设计指南在现实生活中的运用。希望通过这件作品能够引起设计专业学生甚至是设计师,对东亚文字设计和拉丁文字设计使用的内容、规范、历史等方面的兴趣



茅逸毕业设计作品



整个过程比较幸运的是有自己的导师Gerardo Herrera的参与。 2007年之前,一直是他带领着诺基亚的全球品牌团队。咱们国内很多诺基亚的广告、营销等等都是他参与的。由于跨语言字形设计其实在诺基亚这类公司内部很早就开始了,所以他对我的毕设提供了很多非常关键的建议,例如如何在全球化、跨文化的背景下来看待跨语言字形设计等等。


对于毕业设计本身来说,我觉得一个学生可选择的出发点太多了。主题性强的毕设更多地能够满足学生的自我兴趣,学生的个人风格或者视觉会比较突出。同时一个毕设也可以选择注重其功能性和与他人的关联性,这类毕设可能会选择侧重内容的整理。我最终选择的是后者,希望自己做的设计能够帮助到别人就行。今后如果有时间还希望在毕设(“中日韩字形设计与拉丁字形设计”)的基础上进行拓展,能够与很多的年轻设计师、前辈们探讨。



茅逸毕业设计作品




>>

疫情期工作机会蒸发,从自由职业到全职设计师探索职业轨迹



我们这一届毕业生遇到了新冠疫情,所以导致毕业时很多先前存在的机会就“蒸发”了。去年3月中旬之前,自己有和保持联系的公司开始着手聊入职的可能,同时也有很多事先预约好的公司面试。但这些机会在美国的“居家令”生效之后就全没了。后来才知道,当时一些联系自己的人事都被自己的公司遣散了。


面对这种情况,当时真的觉得很可惜,因为我是打算毕业后进设计工作室的,就是美国所谓的“agency side”(经常相对应的是“in-house side”)。但其实也感受到疫情带来的变化,预感到自己入行的轨迹要改变了。慢慢地就开始问自己做设计最核心的想法在哪儿,至于去工作室还是去大公司就不那么在乎了。



茅逸研究生生活



我自己毕业后先做了一段时间自由职业设计师,后来转向了全职。自由职业和全职有的时候在做的内容和形式上我觉得并没有太多差别,都是早9晚6,遇到的项目时而紧凑时而宽松。可能对于有些公司来说,自由职业设计师接触不到公司的项目的核心部分(自由职业设计师不参与公司主导项目或者是重要会议)。


自由职业在个人工作周期上的灵活度还是比全职要高很多的,但相应地关于薪水来源、收入的稳定性、报税、医保等问题上要比全职设计师复杂一些。就能力方面而言,自由职业设计师可能需要更好的理解能力、适应能力,遇到项目时能够“上手”得越早越好。全职设计师则需要在理解能力、适应能力基础之上思考更长远和全面的问题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茅逸实习公司COLLINS



我现在就职于Sweetgreen,是一家美国沙拉连锁创新型公司。没有疫情的时候,原本是计划好入驻设计工作室做设计的。但比较幸运的是,目前的职业选择非常符合自己的设计价值观。通过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理念、品牌故事等等拉近品牌本身与消费者的关联性。自己在公司刚成立的品牌团队做品牌设计师,目前主要负责公司的品牌重塑、门店标识系统设计、包装设计、季节性产品和主题推广、明星联名产品与活动推广、社交媒体内容设计等等。



←向左滑动查看更多

茅逸研究生时期作品




>>

适应海外工作,真诚、谦虚、踏实和团队意识很重要




这些年无论是上学还是做自由职业设计师、实习,很多时候的幸福感都是来源于自己的设计能够被大家接纳,或者说自己参与的品牌设计能够被该品牌的受众接纳。慢慢地就意识到,作为一个设计师能够通过设计拉近一个人与品牌的距离就行。受众与品牌背后的价值观一致性更强、消费者比过去更加接纳某个产品就足够了。


对于适应海外工作的话,我觉得真诚、谦虚、踏实和团队意识挺重要的。最好不要耍小聪明。保持谦虚的态度,不懂的东西就是不懂,已经擅长的东西永远都是有上升空间的。团队意识能够帮助设计师快速适应各种各样的状况,团队参与做出的设计往往在内容深刻度和视觉完整度上要更强。



茅逸研究生时期作品



无论在怎样的教育背景下,一个设计师或者设计专业学生应该通过个人经验、看书、思考、旅游、和别人交流中慢慢形成自我认知,这样能够帮助自己找到在设计这个“世界”里的定位。


基本功是否扎实、视觉是否酷炫、技能的娴熟与否在初期是必要的,因为它们能够最大化地帮助我们表达想法,但这些不是最终目标。了解“人”才是目标,因为设计关于交流、想法、观点。电脑屏幕背后是人,用产品的是人,听你用ppt做演讲的是人,吃喝拉撒睡的还是人。



茅逸工作时期作品©Sweetgreen&COLLINS






毕业后的心得与建议


#

关于设计与实践——?

About Design?


毕业后最大的变化是处事和心态上的改变。其实有时候并不用想太多,洒脱点、把握住当下就行了。可能有时候做设计也是差不多的吧,框架搭好了,剩下的内容可以自由生长。不必太按部就班


学业和专业上别把自己逼太死,无论你在何时何地如果想学设计就开始学设计,不想学了放弃也不应该觉得丢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行。





“想做好设计首先要热爱,之后要付出辛苦,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Award360°2020年度毕业设计获奖者

现就职于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



✨毕业设计

关注包装未来功能,期望通过毕设为人生规划找方向



我希望通过毕设,建立有别于大众认知,以及真正能改变现代生活方式或解决本质问题的设计,也想通过毕设对大学四年进行总结及检验。我是一个比较纠结较真的人,做的过程中反复思考又反复推翻自己,当时又赶上疫情,出不去打样与沟通,大部分时间在家里勾勾画画,也迷茫焦躁过。


我在概念与创意上花的精力是最多的,对于场景化的理解和对日常生活的观察与分析,前期思考的越清晰后面进展是越快的,我为每个阶段都准备了较充分的时间。就在这样不断研究探索中,慢慢找到了设计的内容与方向。毕设不想仅仅局限于完成作业,想通过毕设的创作过程,为以后的人生规划继续找找方向



肖琪媛毕业设计作品



这件作品在概念上关注包装的未来功能主义。通过研究不同纸巾规格的使用场景、使用习惯以及运送携带,提出了“可穿戴时尚卷纸—追随时尚品成为身体——部分、可隐藏日常抽纸-融入环境中成为生活一部分、可便携随身纸巾-便于随身带成为必需一部分”的三种新设定,试图通过改变其形式来探讨多样性和解决问题。


这只是一个新的开始,毕设虽然取得了之前自己想都不敢想的一些奖项,但是还是没有达到我的预期,我想有落地的品牌及产品,后续会考虑继续发展。



肖琪媛毕业设计作品




>>

加入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想和市场有进一步的接触




去大厂、设计公司、还是考研,这是大部分毕业生面临的选择,我在大学期间也想过这个问题。从大一开始先后去了大厂、和不同的设计工作室实习的人来看,大厂相对来说收入丰厚也更稳定,设计工作室更有趣自由。由于毕设的一些原因,也收到了一些公司的邀请,主要是4A公司和设计公司。经过一些考虑,我还是遵从了内心的想法,我想做一个真正的设计师,做自己热爱的事情。至于考研,我认为学习是永远的事情,可能会经过实践之后,更有目的地去学习。



肖琪媛个人项目




目前我就职于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潘虎老师早在我大学期间来过我们学校讲座,他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之一,我欣赏他的自信与设计颠覆力,我也对消费品类的包装设计很感兴趣,我希望我的设计是能被大家看到以及使用的,也想和市场有进一步的接触。来这的经历是我在大三的时候投的简历,实习过半年的时间,无论工作内容还是氛围环境,都很喜欢,毕业之后也顺利收到offer。


在进入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之前,我也在United Design Lab和美图公司实习过,United Design Lab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工作室,他们的专业态度教会了我很多。



肖琪媛与潘虎合照,以及工作环境




>>

更理性冷静地思考设计问题,朝独立设计师迈进




我们常进行的是大众消费品的包装设计,包括食品、饮料、烟酒、护肤品等等。有的品类包括了产品容器的设计,一开始就需要全面进行考虑,这些是我在校没有涉及的方面,就需要主动去学习更多关于模型与工艺的知识,在各种限制下保证最终的落地是完美的。


还有设计沟通方面,一年多工作经验让我尝试去站在品牌方角度思考问题,更理性冷静的思考。往往之前所追求的创新度问题,无论对我们设计师还是品牌方的代价都是很大的,更好的平衡是很重要的。



肖琪媛工作期间所参与项目 健力宝纤维+

©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




毕业前也一直是工作状态,没有特别多的转变,非要说的话可能是更需要独立面对设计之内设计之外的事,总之一直都在朝着独立设计师前进。这个想法是从大学就开始的,可能是有比较强的设计表达欲望。和本科在校期间,进入了我们学校的个性化培养工作室,较早地开始了工作模式,也包括实习和拜访了一些设计工作室与品牌人,他们的状态是我所向往的。要想做好设计首先要热爱,之后要付出辛苦,目前还不成熟,需要学习的地方很多,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争取有新的突破。



肖琪媛工作期间所参与项目 Solar Media

©潘虎包装设计实验室






毕业后的心得与建议


#

关于设计与实践——?

About Design?


做好规划,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可以多试试,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最终再选择适合自己的道路前行,不要心急。





实践出真知,摸索属于自己的答案。我想过好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




Award360°2020年度毕业设计获奖者

方正字库签约设计师



✨毕业设计

追随兴趣,将当地传统古建筑造型融入现代字体设计



兴趣是我的“失眠药”。“你们学校还没人毕设做过字库,要不做套字体吧”,一位设计师前辈这样对我说。或许听起来像是为了做字体而去做字体,其实从大二开始我就对字体设计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这句话像一根火柴点燃了尘封于我内心的火药,我将毕设方向最终确定在字体设计上。


其后,为了在学校定下的20年毕设主题“创意巍山”的大框架下最大限度的发挥我的兴趣,我选择了将云南省大理市巍山县的古建筑飞檐翘角造型特征简化融入现代字体设计之中,完成了我最终的毕设——飞檐招牌体。



张育瑞毕业设计作品



因为疫情,毕业生只能居家完成毕业设计的创作,没有毕业展,没有学士服。唯有兴趣这枚“失眠药”,让我在每个凌晨愉快的设计字体却丝毫不觉困意。创作期间,对字库设计的未知到入门,离不开学校导师、设计直播平台、专业书籍以及设计师前辈们的帮助,正因如此,我才得以完成本次毕设,由衷感激。



张育瑞毕业设计作品




>>

从考研到工作,从成都到深圳,努力离梦想近一点




毕业后最初选择回到家乡成都,是因为可以为自己一边工作一边准备二次考研提供更安定的环境,这期间在成都从事品牌设计的工作。我个人觉得,读研的专业选择和院校氛围十分重要,且会对今后产生巨大影响。选择工作一段时间,更能让我明确以后想从事的职业与研究方向,明白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我打消了读研的想法,认为当下先工作更适合我个人的综合状况。一是工作可以为我带来更多专业经验,二是可以有收益保证自己的独立生活。因为一些契机终于来到了自己朝思暮想的城市——深圳,目前从事品牌与字体设计相关的工作。深圳是极富活力的一座城市,也是设计的前沿,大量设计相关的展览及论坛,快节奏,高效率,敢创新,让初入社会的年轻人有更多机会去聆听与学习,在这里工作感觉自己离梦想会更近一些


目前我在一家字库公司就职,从对字体设计感兴趣到真正成为一名字体设计师,了解字体设计师的具体工作,这让我有很大的收获。职业初期我希望通过接触不同设计岗位的工作内容,开拓自己的思维,不局限在某一领域。




张育瑞个人作品




>>

读研、出国、一线城市、还是躺平?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真知,摸索属于自己的答案。有人说研究生学历非常重要;有人说出国留学开拓视野;有人说一线城市机会多;还有人说躺平的生活最快乐。我想过好当下,把眼前的事情一件一件做好。


刚毕业时我脑中有许多未来的方向,读研?出国?去一线城市工作?还是躺平?如果没有深入了解或是亲身经历,这些空想就没有太多意义。我选择了我最想做且认为是最正确的方向开始,在那过程中有了更深入的感触和思考,也对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规划。



张育瑞个人作品




第一次真正带入到设计师这个角色是在工作以后,从中我认识到,设计师不仅需要具备专业能力,还需要责任心和对社会的思考。我身边有许多设计师都在坚持,他们努力创造优秀的设计且从未停下。是紧跟趋势探索设计的广度与深度,还是不断突破当下寻找设计更多元化的可能性,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选择



张育瑞个人作品






毕业后的心得与建议


#

关于设计与实践——?

About Design?


找到兴趣点=打开发动机。大学里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毕业后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这是一大幸事。或许工作内容多少还会有一些不如意,但是兴趣会引导你不断前进,让你乐在其中。


多向前辈请教≠全盘采纳建议。有前辈解惑是非常幸运的,但每个人的年龄、境遇、性格以及观念都是不一样的,结合自身综合情况去判断,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有时候也要相信自己的选择。


向别人提问前,先向自己找答案。这句话是我的毕业导师告诉我的。不懂就问,但不要不思考就问。遇到问题先问问自己心里到底有没有答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学会独立思考。




《茶之书:茶品牌和包装设计》

⚡ 新书上市 · 限时特惠 ⚡

原售价   ¥300

上新价   ¥18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